<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李克強:念好“三字經” 做好糧食生意

                發布時間:2014-07-09 11:33:00

                1111.jpg

                7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中央儲備糧株洲直屬庫時指出,儲備糧庫要完善糧食輪換機制,使糧食“買得進、存得好、賣得出”。去年1月15日,他在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這類“三字經”式的表述,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據報道,李克強說儲糧要“買得進、存得好、賣得出”之前,有個動作,那就是抓起一把存糧搓了搓,又咬開一顆谷粒品嘗后問道:“這糧食存了兩三年了吧?”在工作人員點頭稱是后,他還有句話,那就是“我們過去要求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然后話鋒一轉,說“現在還要改革機制,做到買得進、存得好、賣得出”。結合總理6月25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理解此番講話,特別是“還要改革機制”的說法,筆者認為,總理所指并非限于儲備糧輪換,比如說,還有糧食收儲、糧食質量、糧食改革等。

                  連接“存”的兩個環節,是“買”和“賣”。總理在此沒有使用“收購”和“銷售”兩個詞,也沒有簡化為不是不可以簡化的公文里司空見慣的“購”和“銷”兩個字。仔細想來,用“買賣”指代“購銷”,更合時宜,更貼市場。

                  從合時宜看,把買進的糧食存好,把存好的糧食賣出,是現實的需要。時下,在“十連增”大背景下,四處傳來增產聲,夏糧豐收又定局,而全國倉容總體緊張,部分地區嚴重不足。自北而南,小麥已經開秤收購,早稻即將開鐮收獲,要為新糧騰出倉容,做好收儲準備,就要在“賣得出”上下工夫。當前一些地方由于糧源、糧價等原因,糧食輪換困難。如何消化臨儲糧和陳糧,激活糧食市場,還得開動腦筋,多想辦法。

                  從貼市場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市場是買賣雙方進行交易的場所,市場的意義是“買”和“賣”這兩種交易行為的總稱。前述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更多發揮市場作用,完善農產品價格和市場調控機制,是新形勢下更好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國家推動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那么,繼大豆和棉花之后,農產品分品種推進補貼的試點,也將落到谷物上。那時,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產品的價格形成如果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生產、流通和消費如果主要由市場價格信號引導,企業必將迎來新的挑戰,這挑戰就有如何做好糧食買賣。

                  我國在糧食問題上,還要保護生產者、消費者利益,對此,政府通過價外補貼來實現是重要方面,糧食企業也要有所作為,要為穩定經濟、穩定市場、穩定物價提供有力支撐。惟其如此,糧食這樁買賣將考驗糧食人智慧。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_中国一级毛片特级毛片_小sb是不是欠c流了那么多_α片毛片免费看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