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是百業之基、百價之基。我國糧食生產的基礎還很薄弱,即使取得了“十一連增”,也不表明理所當然地能夠持續“連增”,更不表明糧食安全可以高枕無憂。夏糧生產反映出的經驗、面臨著的挑戰,也是全年糧食生產乃至“三農”問題必須跨越的坡坎。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3659.6萬噸(2731.9億斤),比2013年增產474.8萬噸(94.9億斤),再次創出歷史新高。
夏糧生產“十一連增”,是在產量基數企高、生產成本走高、條件約束增高的背景下努力創造的,來之不易、令人矚目,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巨大意義,需要有足夠的認識。
糧豐農穩,農穩國興。糧食生產對經濟社會的穩定作用,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也不能動搖?;仡?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發,全球經濟劇烈動蕩,我國經濟面臨嚴重挑戰,正是因為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引領農業形勢持續向好,才為盡快擺脫金融危機影響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提供了強大的信心支持。今年以來,國際經濟形勢錯綜復雜,我國深化改革、攻堅克難的任務重大而艱巨。在這種情況下,夏糧豐收,農業奪得今年最好開門紅,既鼓舞人心,也夯實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能量基礎,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畫出厚重有力的一筆。
糧食是百業之基、百價之基。從國內來看,今年是我國糧食安全戰略明確提出確?!肮任锘咀越o、口糧絕對安全”目標第一年,夏糧豐收無疑是漂亮的“第一仗”,也是確保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生動實踐,并對物價保持穩定、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從國際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今年全球小麥產量有所減少,而我國小麥產量占世界小麥總產量五分之一左右,夏糧連增,既是對“誰來養活中國”疑問的響亮回答,也減輕了世界糧食供應壓力,對穩定世界糧價和糧食市場作出了貢獻。
在人口眾多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正加速發展的中國,如何解決耕地面積、糧食面積和其他用地面積之間存在的矛盾,如何解決種地人口與其他產業人口之間的用工缺口矛盾,如何解決糧食比較效益相對較低與鼓勵農民種糧積極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農業現代化任務尚未完成,而農業面臨的各種挑戰與壓力卻紛至沓來的矛盾,中國進行了成效顯著的探索。夏糧連增,就是我國糧食生產路徑的成功寫照,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大膽探索,持之以恒繃緊糧食這根弦,就能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
夏糧連增,對我們能否持續不斷地保持糧食生產好形勢也提出了新的課題。糧食問題常常在緊缺、短缺的時候更容易引人關注,夏糧連增在增強我們糧食生產信心的同時,也會讓人產生松懈情緒,把“十連增”、“十一連增”僅僅當做一個豐收數字,甚至會想當然地以為接下去就是持續的“連增”。人們希望、也追求更多更大的連增,但我國糧食生產面臨的壓力正逐年加大,有些問題比如農業勞動力短缺、機械化程度不夠、糧食比較效益低等可以通過政策調整、技術創新來解決,有些問題比如資源緊張、耕地減少、風險增加等矛盾并不是想解決就能解決的。這些困難和矛盾表明,我國糧食生產的基礎還很薄弱,即使取得了“十一連增”,也不表明理所當然地能夠持續“連增”,更不表明糧食安全可以高枕無憂。
夏糧雖然只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一,但它在全年糧食生產中處于“領頭羊”的地位,反映出的經驗、面臨著的挑戰,也是全年糧食生產乃至“三農”問題必須跨越的坡坎。因此,對夏糧連增,尤須我們認真地高看一層、遠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