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國際糧價跌了 糧企如何分享紅利

                發布時間:2015-07-30 09:42:00

                 

                文章摘要:數據顯示,20148月至20155月期間,國際市場上的小麥價格下跌18%,大米價格下跌14%,玉米價格下跌6%。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國際市場糧價在20148月至20155月期間下跌14%,跌至5年最低。這份名為《糧食價格觀察》的報告稱,受低油價影響,2014年全球糧食供應充足,2015年小麥、玉米和大米豐收在望,這些因素導致國際糧價大幅下落。

                  數據顯示,20148月至20155月期間,國際市場上的小麥價格下跌18%,大米價格下跌14%,玉米價格下跌6%?!皣H糧價的大幅下跌,對于國內糧商來說,有利于降低成本,是一個利好因素?!敝袊鐣茖W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span>

                  李國祥指出,當前,企業應當利用好國外和國內兩個市場,來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一些有資本、有實力的大企業可以將視野定位在國際市場,更多地利用國外市場實現企業發展。

                  事實上,國內的一些大型企業已經開始開辟國外市場。目前,中糧集團的資產和機構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涉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目前中糧正在加快國際化戰略布局,在全球市場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

                  國內外糧價倒掛格局如何形成

                  “國際糧價的下浮能夠減少企業的購買成本,企業需要利用好兩個市場。”李國祥告訴記者。

                  當前,國內糧價受托市收購價格支撐長期維持在高位,使得國內糧價居于“高地”。目前廣東港每噸國產玉米、大米、小麥分別比同品種進口完稅價高出750元、900元和500元左右,玉米價差甚至一度超過1000元。

                  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記者,從全球來看,2014年全球主要玉米生產與消費地區歐、美、日本、中國的玉米平均價格為260美元/噸,較上年下降14.04%,連續兩年出現明顯下降,美國、法國、日本的降幅均在15%以上,分別下降19.88%、18.16%16.39%;中國玉米為398美元/噸,較上年上漲3.51%,成為全球主要國家唯一價格上漲國家,中國世界玉米價格比為國際均價的1.53,價差水平創下歷史新高。

                  “因為有貿易的限制和政策的保護,所以和國外價格一下子就拉開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告訴記者。

                  盧鋒認為,一方面國際糧價是隨行就市,經濟下行壓力是全球性的,再加上大宗商品價格都比較低,下行趨勢增強。另一方面,國內從糧食安全角度考慮,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有配額限制的農產品的價格和國外已經相差比較大了。

                  “無論從效率角度還是中國今后全面開放,以及在全球的地位來講,評估保護政策形成的國內外糧價差距,到底帶來了多大利益?帶來哪些機會成本?這些問題需要探討和反思。”盧鋒告訴記者。

                  由于托市收購政策造成國內糧食價格比同期國外進口糧高,一些分析提出托市收購政策要不要繼續的問題。

                  

                  李國祥認為,托市收購的積極意義在于穩定價格、保護生產者的利益,但是國際市場沖擊暴露了政策抗風險能力的嚴重不足。他建議,不能按照封閉的環境條件來設計政策,考慮到國際市場因素,未來政策必須作出調整。

                  當前,有些省份已經開始對棉花、大豆進行目標價格改革,價格形成更接近市場。李國祥說,目標價格改革讓地方政府來做更貼近當地實際,不要搞一刀切,地方政府結合當地農業特點,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這是目標價格未來的方向。

                  “各個地方不一樣,有的是目標價格,有的是目標價格的升級版,或者定向的目標價格,或者是金融支持,各地方農業發展目標應當結合當地的政策措施?!崩顕檎f。

                  需求決定要利用好兩個市場

                  從需求來看,國內市場也需要從國外進口一部分糧食。

                  “2014年,我國谷物、大豆、油料、植物油、糖、肉類、乳品的進口量達到近1.3億噸,受消費結構升級、資源及環境約束等因素影響,保守估計未來10年上述農產品進口量將超過兩億噸,占到國內消費總量的20%?!睂幐邔幷f。

                  另一方面,在糧食收購價格的保護下,國內糧價比國外糧價高。而糧食加工貿易企業又要擴大規模,實現盈利,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眼光轉向海外。

                  糧食關乎國家安全和市場穩定。寧高寧表示,國家新的糧食安全戰略,提出要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就需要在“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的前提下,還要“適度進口”,才能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新的糧食安全戰略的最大變化從“限制進口”到“適度進口”,其本質是如何統籌利用好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來滿足國內消費需求。

                  事實上,作為中國糧食進出口貿易的主渠道和最大的糧油流通市場化經營主體,中糧承擔著利用全球資源和貿易優勢,調劑余缺,保障國內糧食供應,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企業責任。

                  所以中糧一直在“走出去”,在全球進行資源配置,參與海外競爭,提高中糧在全球糧食市場上的話語權。

                  2014年,中糧集團先后收購了尼德拉和來寶農業的股權,這兩家海外企業在巴西、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烏克蘭等世界糧食核心產區擁有港口、碼頭、倉儲設施等一批戰略資源,在海外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主要產地掌控倉容560萬噸,年加工能力3500萬噸,港口年中轉能力2200萬噸。

                  中糧通過海外收購進入國際市場,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將巴西的豆油銷售到印度,將阿根廷的豆粕銷售到印度尼西亞,把捷克的小麥銷售到英國。寧高寧說:“過去中糧僅僅服務于中國市場,今天的‘走出去’,是價值鏈的延伸,把海外產地采購、物流加工和中國連在一起?!?/span>

                  “配額少,中小企業吃不飽”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中國對玉米、小麥等糧食進口進行配額管理?!掇r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規定,2015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量為:小麥963.6萬噸,非國營貿易比例10%;玉米720萬噸,非國營貿易比例40%;大米532萬噸,非國營貿易比例50%。

                  糧食關乎國家安全和市場穩定,因此,目前的國家政策規定國企在進口配額數量上占據多數以達到穩定市場的作用。以中糧為例,2012年中糧主要糧食品種的進口數據顯示,大豆進口711萬噸、小麥進口278萬噸、玉米進口114萬噸,大米進口80萬噸。

                  對于國內糧食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來說,使用低成本的進口糧食,利潤上將會有不錯的表現。但一些中小型食品加工企業也在抱怨,由于得不到進口配額,買不到進口糧。

                  一些進口小麥不僅便宜,品質也高于國產小麥,高端的面包粉需要用進口小麥做原料,但是要拿到進口小麥的配額很難,要向官方申請、報批,手續繁瑣,很多公司因此放棄了質優價廉的進口小麥。

                  對此,盧鋒表示,“配額管理有當時的背景,下一步怎么處理這個問題需要探討。

                  而李國祥則認為,“配額制度必須堅持,這是我們保護糧食生產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配額將來的分配要與國內企業收購糧食多少掛鉤,企業收購的國內糧食越多,得到的進口配額應該越多?!耙y籌好兩個市場,避免只有國際市場沒有國內市場。”李國祥強調。

                  李國祥說,當前進行糧食收儲的都是大企業,中小企業沒有收儲糧食的能力,中小企業及農民買賣糧食的時候,還面臨著糧食經濟人這樣一個中間環節,這給中小企業和農民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因此,政策性收儲要放開,要進行多元化收儲,給中小企業更多利潤空間。

                  “根本問題還是想辦法降低國內糧食價格?!崩顕檎f,提高農業生產率、提高產量減少人工成本都是降低糧價的辦法。

                  眼下,國內農業生產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李國祥指出,從產量方面來講,存在的隱患包括保障糧食供給的資源壓力越來越大,水資源、土地資源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大隱患。現在農業生產成本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農民種糧效益越來越低,種糧積極性也在下降。國內面臨的農產品安全壓力越來越大,而小農生產的問題一時又難以解決。

                  實際上,糧食進口配額在整個國內市場需求中的比例很少,對于有實力的大企業來說,“走出去”到全球市場選購質優價廉的糧食更有戰略意義,也是打通國際國內市場的重要舉措。

                  在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之前,中糧主要依托國內的倉儲物流加工設施和品牌渠道,保障國內糧食流通和民生食品供應,對國際資源的利用主要通過直接進口的方式。

                  由于糧食產業鏈條長、環節多,涉及種植、采收、加工、倉儲、物流、貿易等諸多環節,成本很難降下來,而“買全球”可以從源頭實現降成本。

                  寧高寧說,在中糧初步形成國際大糧商框架的基礎上,保障國內供給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現在可以將供應鏈的觸角延伸到巴西、阿根廷、黑海地區這些全球主要糧食產區,獲得當地一手信息,和當地農民直接打交道,通過為農民提供種子、資金等農業生產資料,開展易貨貿易,并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與當地農戶緊密的合作關系,糧源的供給更加有保障,最后通過自身的倉儲物流和碼頭設施出口到中糧在沿海和沿江的碼頭和加工廠,形成全球一體化的供應鏈。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_中国一级毛片特级毛片_小sb是不是欠c流了那么多_α片毛片免费看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address id="l9997"></address>
                              >